電子出版多元化,素人創作趨勢夯
因數位時代來臨,出版型態改變根據遠見雜誌全民閱讀調查顯示,
因數位行動裝置的普及,國人閱讀紙本書的數量和時數,都較往年下滑,但受到網路影響,越來越多民眾認為,看網路文章也算是閱讀的一種。
而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出版商、通路紛紛投入電子出版,如同音樂產業和電視產業一般,出版產業也走向數位「訂閱」服務。
面對出版型態的改變,電子書平台是否能成為新的廣告平台,為出版業和品牌間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行動載具普及
近年來行動載具的普及,降低數位閱讀的門檻。電子書的閱讀和購買,不再受限於特定載具,讀者隨時隨地都能閱讀,有助增加數位閱讀人口。
在台灣電子書服務平台統計,2015年借閱電子書人次達65,000人,其中利用行動載具閱讀電子書的比例達到累計近三年的行動閱讀人口成長260%。
電子書超越紙本書?
自電子書閱讀裝置Kindle推出後,電子書營收逐年成長。全球一般圖書的電子銷售成長率超過實體銷售,而在美國和英國,電子書營收更已達整體零售書市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預測電子書有機會在2017-2018年超越紙本書和有聲書,成為出版社最賺錢的部門。
實體出版市場衰退,戰場轉移至數位出版?
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資料庫的統計,台灣書籍出版業五年來營業產值衰退接近據台灣最大的電子書城Hami統計,自2009年10月上線以來,至2014年已累積約1,500萬次下載量,近200萬名會員,會員數成長達230%。實體書出版量和營業產值大幅衰退,電子書市場卻逐年成長。在台灣電子書市占率雖然不高,但當實體出版市場衰退,數位出版市場反成新契機。
電子書購買管道多元,內容商和通路商都有建立自己的電子書銷售平台,或者是可供下載的APP。
電子書發展自助出版擴大市場規模
電子書的來源除了傳統出版商的授權,素人作者的創作成了現今電子書的一大來源。
過去,作品要接觸到讀者,必須透過經紀人、編輯和出版社層層把關審核,許多作者夢想還來不及實現便被扼殺在搖籃裡。然而Amazon、Smashwords等電子書自助出版平台的出現,成為了新的出版選擇,不用透過出版社,作者也能在Apple、Amazon、樂天Kobo等大通路銷售自己的電子書,相較出版商授權的電子書,自助出版作品定價低,吸引更多的讀者閱讀。
從販售內容,走向販售廣告
因作者和讀者的反感,加上廣告收入非主要收益,圖書廣告向來不多。然而電子書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個局面,類似於網頁瀏覽和閱讀的模式,使電子書和紙本書相比,廣告較容易被讀者所接受。
企業贊助電子書達到廣告或公益目的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2015年4月發行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獲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掛名贊助,使讀者在限定期間內可免費閱讀內容。同時也藉由《經濟學人》首次推出的雙語APP上的贊助廣告,在亞洲華語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曝光,推估接觸的讀者群為500萬人。
富邦文教基金會除將行動圖書館開到偏鄉外,也參與經濟部工業局智慧生活應用推動計畫「愛在偏鄉」,共同打造十座社福雲端圖書館,使社福團體各自擁有的版權書籍、知名繪本透過雲端圖書館變成電子書共享,讓缺乏圖書資源的偏鄉國小學童,可以得到豐富的學習閱讀資源。
不只是廣告!品牌與電子書的另種合作
電子書除原生廣告、顯示廣告,以及前述所提的贊助廣告外,亦能鎖定特定族群,加強廣告效益,或是結合電子書特性,跨界合作。
正在開拓的市場,與消費者的新接觸點
電子書的收益逐年成長,在未來幾年,美國、英國的電子書的市占率甚至可能超越紙本書。且不同於紙本書,電子書的「即時性」特點適合置入廣告。品牌可視電子書的內容鎖定目標族群,增加與消費者的接觸點。
再者,電子書並不限於文字,可嵌入影音、連結、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科技等,與讀者互動,更可跨越出版,如遊戲書的異業結合,或者是旅遊書的店家連結及地圖指引等等,都是電子書可發展的商機。
而電子書亦於傳遞、共享的特點,也適用於閱讀推廣。如政府宣傳新的政策或是概念,透過電子書開放下載,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將複雜的理念傳達給民眾,其他無形理念亦可透過這樣的形式宣傳或推廣。
責任編輯:零時空♡閱讀吧台 編輯團
圖片來源:Pixabay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