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賺錢的方式還只是一份固定收入嗎


進入2016下半年度,仰看2017上半年度,
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而已。
首先,我們必須對宏觀形勢有所了解:

以前的國家,經歷計劃經濟、市場經濟,而如今的國家,將進入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時代。

什麼是“資本經濟”時代呢?
簡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槓桿”,在物理學上“槓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可以翹起更大質量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槓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今後的年輕人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資本思維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
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因為資本有趨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會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會資源將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

資本的逐利促進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順勢產生新的資本,並且不斷產生新的機會,如此一邊循環一邊膨脹。

比如,在物理學上,石墨和金剛石是同素異型體,它們都屬於碳元素形成的單質,但是物理性質大不相同,價值也天壤之別,就是因為他們的組成結構不同而已。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
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
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
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所以,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的個人如何獲得財富?
無非只有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普通人)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佈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台清交成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學歷的人起薪高一些。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到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各大明星,都屬於“資源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其獲得財富是有限的。他們有時辛苦了一輩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場大病幾乎就會崩潰,有的為了供養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這是非常心酸的。職業經理人賺的再多也是有數的、過氣的明星過的不如普通人等。

當然,有的人天生就擁有稀缺資源。比如富二代,生下來就可以繼承一批遺產這種稀缺資源。再比如明星的孩子,天生就獲得了媒體關注的稀缺資源;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裡,只要拆遷就可以獲得一大筆財富;天生獲得了位置的稀缺資源,或者你運氣非常好,買彩票中了獎,也是享受到了“好運”的稀缺資源。

這類財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運氣。而且這些好運的“資源者”往往不懂如何經營資源,他們的財富不具可持續性,不能增值擴張,甚至往往是被浪費的,遺產會坐吃山空,大獎也會揮霍完畢……

2.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設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始終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擔任。而接下來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以及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再成為社會的“配置者”。因此,一些7.8年級生創業者紛紛走近我們視野,很多老的企業家也自願退出歷史舞台,這是時代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

當然,這些素養也都是可以後天創造的,比爾·蓋茨在發家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序員。所有後天的努力,“資源者”完全可以轉換到“配置者”。不過,獲取財富只是他們成功的標誌之一,對事業的忠誠和對社會的責任,才是企業家的“頂峰體驗”和不竭動力。

3.資本家(幕後掌握)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全部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掌握了科技與運用的企業家們,能迅速的積累起巨額的財富,他們的企業對一個國家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企業組成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於是形成了壟斷,而這時的“企業家”開始坐在了幕後操縱這一切,演變成了“資本家”。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快消品,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

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就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

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專門坐在老家做投資操縱他的佈局,他也是資本家。

某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知識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僱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再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2種人在拼命進化到第3種人。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開一個網店,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去配置?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先完成資本積累。

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拍賣平台、做網站、做社群、做APP、存基金、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網頁…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好價格了,只能多學習,即使不為了文憑;只能多辛苦,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這個問題你們應該就明白了。

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僱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開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淨賺一千了。(補充:這個飯店賺兩千,還利息一千,淨賺一千)。而你,只需要這樣開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淨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但說得簡單,做得成功不容易。

很多人一直在企業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僱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樣特點的人,其財富也是有差別的。同樣出賣自己勞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上班族,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個成天打遊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財富來的多。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翻手機、玩遊戲,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

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等等,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責任編輯:零時空♡閱讀吧台 編輯團

圖片來源:Pixabay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