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商務能流行起來的產品邏輯是什麼


1.產品不再是功能本身

羅振宇曾說,產品的本質是連接的仲介,工業時代承載的是具體的功能,互聯網時代連接的是趣味和情感。

過去的購買行為目的性很強,基本就是我今天需要一個什麼東西,就到超市或者門店去購買。

而這套邏輯在微信上是走不通的。正如《產品型社群》一書中提到的:對於傳統廠商,產品售出之後與用戶接觸結束;而對於互聯網企業,產品售出之後與用戶的關係才剛剛開始。
  
在構建連接的環節裡,如果產品設計本身並不足以承載這樣的趣味和情感,自然無法引發下一步的連鎖反應。
  
2.能讓用戶尖叫和推薦的才是好產品
  
什麼樣的產品才適合在社交媒體上銷售?擅長社交營銷的小米公司CEO雷軍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他的答案:“我們小米沒有KPI,如果有,我們只有兩個KPI。
  
第一,用戶用了我們產品是否會尖叫?
第二,用戶用了我們產品之後,是否會推薦給朋友?”
  
3.同樣是高端商品,背後代表不同需求
  
是不是發現大家越來越捨得花錢買貴的東西?
同樣是高端商品,其實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奢侈品,一類是高檔品。
奢侈品是區分階級的需要,而高檔品是努力工作的饋贈。這次消費升級的機會就在於後者。
  
4.消費升級之後,新消費人群的特點
  
買賣是雙方的行為,所以一項交易的發生,不能光看賣方是怎麼做的,也要關注買方的心理。
而在消費升級這股暗流中,無論是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還是行為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5.用戶的購買意識發生了變化
  
在新媒體時代,流量有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從原來簡單的流量,分成了“客流”和“人流”兩種不同的類型的流量。
  
客流(Passenger flow)是指人們為了實現各類出行活動,借助各種交通工具形成的有目的流動。
在商業環境裡,就是指人們要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而尋找商品或服務的行為。
  
反映到淘寶環境裡,你因為對某些商品有需求,從而搜索商品進行購買。
在這種存有主動購買意識的狀態下,你對商品的相關信息更加敏感,促成交易的成功率也更高。
  
而在公眾號裡,人們的購買意識被隱藏了,客流變成了無強烈意願的“人流”。
所以你在微信上用強推的方式賣產品,用戶自然不買帳。
  
6.酒香還需套路深
  
好的產品一定是有故事,同時適合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
同樣是在賣粽子,公眾號「尋找田野」準備了多元化的內容:近萬字的文稿、88張產品圖片和3條不同的短視頻,文案敘述了這隻金庸念念不忘的粽子是如何被一個大廚用匠心一步步製作出來,讓讀者跟隨故事淪陷在美食的誘惑中。
  
7.利用心理賬戶提升產品溢價
  
“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芝加哥大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是很巧妙又很實用的營銷要素。你花100塊錢買個杯子只是為了喝水,和你100塊錢買個杯子為了送給心愛的人,這100塊錢實際上進入了不同的心理賬戶,導致你覺得前者太貴,而對後者心甘情願。
  
所以微信上賣的茶葉不僅是茶葉,還是一種文化氣息;賣的杯子不僅是杯子,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零時空♡閱讀吧台 編輯團

圖片來源:Pixabay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