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開始
學習,讓大腦「思考力」與人身「行動力」自然啟動
人,在胎兒離開母體子宮,出生成為嬰兒前,就已經在學習了。
學習呼吸、吸收養分、睡眠等,出生後學習到會利用感官,來習慣、感受這個世界的冷暖。
嬰兒出生初期,大多以哭泣來表達他對這突如其來的陌生環境,心中所感受到的不適與惶恐。
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學會了使用外在的器官來探索這個世界,例如學會使用眼睛看到東西,學會使用耳朵聽見聲音,學會使用口腔辨別滋味,學會使用鼻子嗅到氣味,學會使用雙手拿取物件,學會使用雙腳著觸於地等等。
人,打從離開母體那一刻起,便一直不斷地在學習,學習外在器官的使用,熟練且習慣了外在器官的運用後,便開始學習大腦的應用,利用大腦而學會思考、記憶及判斷。
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外在器官也漸趨於成熟,這時候我們就得來到一個有一定的程序、規定與時程的地方進行學習,那就是學校。
學校是專門用來教育人民與傳授知識及技能的地方,對於學習者而言,學校也是專門學習的地方,學習倫理道德、生活技巧,以及正確的處事價值觀。
在學校學習的人民,我們可稱之為學生。從事學校教育的專業人員,我們稱之為教師或老師,其職責是傳授學生知識、學習方法與實踐技巧。
學生透過教師的教授與指導,從中獲得實證知識的應用、倫理道德的維繫、生活技術的運用、價值體系的判斷。
學生,大部分最早接觸的教育階段,應該為自己的父母親,依序為幼稚園(托兒所)時期,再者,升上國民小學(簡稱國小),再依序為國民中學(簡稱國中)、高級中學(簡稱高中)或職業學校(簡稱高職)、最後則依自身的興趣,選擇是否升上大學或是科技大學,甚至研究所碩士、博士。
學生透過學習後所獲得的經歷就稱為學歷,不過,不管學生最後是以什麼學歷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這都是學生會經過的學習及選擇階段。
學生能透過學習找出自己的「興趣」,進而帶著這一份從學習中所獲得的欣悅與熱情,將邁入人生的另一個學習階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