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共同體:內在與外在的對話

"內我" "外我",這兩者,彷彿是生命中的雙翼,一個是靈性的思維,另一個是大腦的思考。但讓我們將這些抽象的概念放到更實際的場景中,想像一個新生嬰兒,他們剛剛踏上這個世界,充滿無知、純真的心。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這時的思想就像是一張尚未被書寫的白紙,等待著生活的筆觸。

在嬰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開始學會爬行,開始學會說話,這是他們外在的思考,肉體和大腦的互動。同時,他們也在內心潛移默化地學習,這是靈性的思維,是他們靈魂的旅程。

而這個旅程,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呢?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例子。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個環境包括了家庭、朋友、社會等等。想像一個孩子成長在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他們的思想往往會更傾向於積極、正向的方向。相反,如果一個人成長在負面、壓力重重的環境中,他們可能更容易產生負面的思想和情緒。

以下例子即是影響思維的環境:

想像一位名叫艾莉的少女,她成長於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她的父母總是鼓勵她嘗試新事物,相信她可以做到任何她想要的事情。這種積極的家庭環境成就了她內我(靈性思維)的健康發展。

由於這樣的家庭背景,艾莉在成長過程中培養了自信、積極思考的習慣。她學會了從困難和挫折中學習,將它們視為成長的機會。她的內我引導她走向積極、正向的思考模式,這反過來影響了她的行為。

當她面臨挑戰時,她的思維通常是:“我可以克服這個困難,因為我曾經做到過。”她的內我鼓勵她勇敢嘗試新事物,這讓她在學業、事業和人際關係中都表現出色。

相反,想像另一位少女莉莎,她成長於一個負面、壓力重重的家庭。她的父母經常批評她,對她的期望非常高,但卻給予她很少的支持和鼓勵。這種外在的環境影響了她的外我(大腦思維)。

莉莎在成長過程中培養了自卑感和消極思考的習慣。當她面臨挑戰時,她的思維通常是:“我無法做到,我不值得成功。”她的外我塑造了她的思維模式,這反過來影響了她的行為。

這兩個例子顯示了內我和外我如何共同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艾莉的健康內我引導她朝向積極的方向,而莉莎的負面外我則讓她更容易陷入消極的思考。這強調了我們思維和行為的塑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括了內在的靈性思維和外在的環境因素。

這也提醒我們,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無論我們的外在環境如何,透過積極的自我反思和學習,我們可以培養一個更健康、積極的內我,引導我們朝向更美好的生活。就像智者所說,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完成肉體的學業,更是要幫助我們的靈魂跳脫輪迴,走向更高的層次。

因此,讓我們記住,內我與外我是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它們相互影響,共同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思維,引導大腦朝向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也是我們生活的真正意義。

張貼留言

0 留言